課堂引入的四個有效途徑
精致的課堂充滿智慧,它表現(xiàn)在對每一節(jié)課的精細打磨上,反映在師生的教學語言里。精致的課堂滿懷激情,當你有了激情,你還會抱怨當下的生活嗎?當我們滿懷激情地上課,你還擔心學生的積極參與嗎?精致的課堂充滿美感,它具有詩情畫意般的外表與實質,它彰顯了一個教師的教學風格??梢哉f,精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雖然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條件,卻可以提升我們的生活品味,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富情趣。
新課導入所用時間也許不長,所用話語也許不多,但是作用卻不容忽視。作為教學過程的開始環(huán)節(jié),就如戲曲的“引子”,影劇的“序幕”一樣,如果導入的成功,學生就會對新知識激發(fā)起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認知欲望?!墩撜Z·述而》中說的好“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我們做老師的就是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tài),到那時學生自然就會產出許多“為什么”和“怎么辦”來。新課伊始教師一旦抓住了學生求知的“欲”,激起了學生學習的“情”,那么也就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如何快速、自然、生動、合理、有效地導入新課,應該是我們每位老師所認真研究和探討的。
一、用案例引入
用案例引入,實際上就是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來進行課堂引入,這里所說的“典型”是有一定的指向性和目的性的,如果老師對發(fā)生在學生實際生活當中的事例能根據(jù)教學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面帶領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共鳴,達到引入課題的目的。如在《技術與設計1》的開篇之節(jié),我們要給學生交待清楚為什么要開設通用技術課程以及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一般情況下,老師是開門見山的進行相關的介紹,這種介紹方法往往會使學生在一開始就對課程失去學習的興趣,我采取的辦法是:先播放中央電視臺的《決策者說》中羅冠華部長關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相關內容,從宏觀上讓學生感受到科技創(chuàng)新對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巨大價值和作用,接著用現(xiàn)代快報關于《2020萬種國產玩具被召回》的報道中關于為什么這些玩具會被召回及問題玩具為什么會產生?等一系列問題引發(fā)學生關于技術素養(yǎng)的深層次的思考,然后用發(fā)生在身邊的剪刀事件提出,我們的剪刀制造商根據(jù)外商的要求進行加工制造時,根本就不思考他們?yōu)槭裁匆@樣設計?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干什么?而只是照貓畫虎,進行模仿,更談不上技術的遷移與創(chuàng)新,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最后提出我們勞動者缺失的是什么?引入通用技術課程開設的重要性及其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
二、用實踐活動為載體進行引入
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的課程,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始終是技術課程的主旋律,用實踐活動來進行課堂引入符合課程的基本理念。一般情況下,作為課堂引入的實踐活動是貫穿于整堂課程始終的,這種實踐活動的設計有簡有繁,但在課程的起始階段活動一定要簡單、易于操作、目的明確。如在講述“設計的一般過程”一節(jié)時,先讓學生小組合作,用KT板制作一個小板凳,在學生制作完畢后的點評階段,老師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你為什么要做這個小板凳?B.你的小板凳是給誰做的?C.他們需要嗎?如果需要,那他們需要什么樣的小板凳?由此引發(fā)學生的反思,老師緊接著提出這節(jié)課的課題及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第一步“發(fā)現(xiàn)和明確問題”,然后圍繞著學生制作的小板凳進行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教學;再如,《技術與設計2》的第二章第一節(jié)“生活和生產中的流程”的引入,我設計了一個用積木搭建房屋模型的實踐活動,我事先將每塊積木上都做好序號標志,給學生用積木搭建好的房屋效果圖,讓學生想辦法搭建完成,要求學生在搭建的過程中,記錄下搭建的順序(記錄序號)。在學生全部完成后,將他們的搭建順序分別寫在黑板上,因為老師一開始并沒有給定搭建的順序,所以學生在實際完成的過程,就會把不可顛倒的時序與可以顛倒的時序充分的表露出來,然后老師針對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分析與講解,引入“流程”、“環(huán)節(jié)”、“時序”等核心概念及可顛倒時序和不可顛倒時序。
三、用具體的實物進行引入
在課堂上用具體的實物來引入教學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較為有效的辦法。在課堂上展示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實物可以讓學生增加感性認識,能夠在大腦中變抽象知識為具體的內容,同時可以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技術知識就是解決我們身邊存在的很多問題或現(xiàn)象,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例如在講“結構與強度”和“結構與功能”那一部分內容時我就用了兩組實物進行引入(如左圖)
我先拿出圖1這一個物體與普通連接件來,問學生:這個連接件和普通的連接件有何區(qū)別?它的直角處為何要做得向里面凸起?以此來引入“結構與強度”的課題。
再拿出圖2的鉸鏈和普通的鉸鏈來,問學生:這個鉸鏈的特殊處在哪里?為何將鉸鏈連接處做成斜面?通過學生的熱烈討論,學生知道了,把連接處做成斜面,當門打開后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關閉,結構進行了小小的變化,它就能達到自動關門的功能,接著老師就提出了這節(jié)課要講的課題“結構與功能”。由于這些物體都是學生日程生活中常見但卻沒能引起他們注意的實物,所以對學生的思維方式是有一定的沖擊力的。
四、用技術小試驗來引入
技術試驗貫穿于技術設計的始終,它不僅是發(fā)現(xiàn)問題和設計評價與優(yōu)化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時也是課堂引入的很好辦法,如在“結構的穩(wěn)定性”一節(jié)中,探究影響穩(wěn)定性的因素的引入部分時,我拿了兩個小板凳,如右圖所示,這兩個小板凳其他各處都相同,只有板凳的腿部不同,一個開衩,一個不開衩。然后問學生那個穩(wěn)定性好,幾乎一半以上的學生都認為不開衩的好,因為他接觸面大,然后又我拿了一根筷子放在桌面上,把兩個板凳分別壓在筷子上,一個正好在開衩的中間,穩(wěn)定性很好,一個由于不開衩,所以凳子壓在上面搖來搖去,不穩(wěn)定,然后再追問學生,問為什么開衩的穩(wěn)定性比不開衩的穩(wěn)定性要好?在學生不知所以然的時候,提出影響穩(wěn)定性因素的研究課題;再如,南京第十三中學的李訓老師在講“技術試驗及其方法”一節(jié)前先問大家,如果你到服裝店去買毛衣,服務員說是純毛的,你感覺不像,怎么辦?學生提出了許多種辦法來,這時李老師拿出了兩種外形完全相同的毛線來,在自告奮勇的同學中點了一個同學上臺,該學生用打火機分別點燃了兩種毛線,然后來判斷那個是純毛的,當時課堂氣氛很活躍,于是李老師就提出了這種方法就是技術試驗,今天我們就來講“技術試驗及其方法”,這種用生活中的小的技術試驗來作為課堂引入,既讓學生知道了技術試驗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他并不神秘,又為新課的講述開了一個好頭。
江蘇省南京市27高級中學 劉海林